加拿大的温哥华潮湿吗?
来更新图片了,春天到了,温哥华真的美呆了!照片都是iPhone随手拍的(•̩̩̩̩ ͡˔•̩̩̩̩) 在加拿大生活了三年多,在温哥华岛上一座城市住了两年半,对气候还是很了解的。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温哥华是很潮湿的。但很多人不理解什么叫“很潮湿”,因此拿我国的南方来做比较是毫无道理的,所以这里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湿度的概念。(这里只讨论自然天气现象,不讨论建筑防潮措施等人类活动影响)
自然界的湿气可以分为两种,液态水和固态水。 固态水也就是水蒸汽,它是无形且无色的,我们通常所说的“湿度”指的就是它。它的测量单位是百分比,即空气中水蒸汽占比正常大气压下饱和空气的重量百分率。举个例子,假设一个温度为20摄氏度、气压为100KPa的标准状态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达到了6g/千克,则湿度为6%。
除了气体,其他的三态——液体、固体也都有可能含有水分。例如你身上的内衣,虽然表面看起来干干的但是其实非常柔软并且富有光泽,这是因为成型的棉纤维中含有了一定的水分,使得衣服更加结实抗皱且更加亲肤。然而过多的含水量也会带来烦恼,如发霉。 所以这里的“很潮湿”指的是,在常规状态下(气压、温度正常的情况下),空气中含有很高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冷却下来就会凝聚成水滴,造成很明显的潮湿感。这种情况下,衣服非常容易晾干。
当然,温哥华的潮湿和我国南方的潮湿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气压和温度都会影响水的状态,气压低则空气中水蒸气浓度高,温度高则容易形成液态水。而在低温情况下,无论气压高低,都难以形成液态的水滴或露水。所以在南方,即使是在30度的高温下,我们也可以经常在叶片上看见晶莹透亮的露珠。而在温哥华,这种景象却是十分罕见的。这是由于纬度较高所导致的一种自然现象,叫做“雨影效应”(Rain Shadow)。
就是湿润的空气受到地形的影响,只能在山区徘徊而无法深入到低地地区,从而形成了昼夜温差较大及干燥的盆地气候。 有人可能会问,那是不是海拔越高就越潮湿呢?这其实是一个悖论,因为海拔升高气温会降低,但同时大气压也会下降,这就导致了高温和高湿同时难以存在。
举个栗子: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约相当于北京四号线地铁的高度),白天最高温也只有-3℃,而到了晚上则常常结霜。这跟“很潮湿”的印象也是相冲突的吧~ 说了这么多,题主应该能理解为什么温哥华会这么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