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还是德国读博?
我今年也拿到了香港大学的offer(化学),所以来答一下这个题。 香港那边不清楚,就说德语区的博士吧。以我的经验来看,申请德国的博士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步骤:选择导师,套辞,参加面试,收到offer.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其中要经历很多心理战和筛选,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先说一下申请的过程。以我今年申请的德国马普所为例。
2月份完成的申请材料在3月中上旬收到了面试的通知;
3月18日完成视频面试;
4月15日收到了录取通知。整个申请过程算是比较高效的。 但高效的背后是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联系,缺一不可。
一、选择导师 我个人认为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比套辞还要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个导师是否愿意接收你,关键看你的学术背景和研究兴趣是否和他/她所做的科研方向契合。如果契合,那么恭喜你,成功一半了。如果不契合,哪怕你再喜欢这个导师的研究领域,他/她也不会要你。所以建议同学们在找导师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师。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
二、套辞 在德国通常称为“makernachrichten”,直译过来就是发送简历和求职信。其实就是一个提前接触导师、了解导师是否有招生名额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发邮件或打电话来完成。 如果能在套辞阶段就取得导师的同意,那么在后面的流程中就会顺利得多。否则,就要想办法让导师对你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这样在面试阶段才能占得先机。 Tips:
1) 最好提前1年左右开始套辞。
2) 可以同时投递多所学校的多个系所,但最好同一个学校不同专业不要重复投,避免混乱。
3) 有机会的话,尽量参加所申请项目老师的会议或者 seminar 等活动,主动认识该项目的老师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参加面试 这是一个很主观的体验,因为每个老师的风格不一样,可能有的老师注重专业知识的考察,也有可能让你谈谈对某个研究的见解。所以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但是一定要展现出自己对科研的热爱和信心,以及扎实的专业功底。
四、收到offer 只要前面几步成功了,这一步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