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为什么就业能力差?
1,因为港校是英联邦体制,跟欧洲那一套差不多,是比较尊重个人的自由和选择的;而内地高校更多实行的是集体主义原则,强调大家一起来进步(尤其是一起比着进步)。在这样一种观念里长大的人,自然在择业的时候也会选择更多的机会和路径——这在社会学上被称为“机会主义的职业路径”。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并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尤其是跨专业的求职),也不知道自己的职业规划应该是什么,所以他们采取的就是最安全的职业策略,那就是广撒网多捕鱼,先有了工作再说了。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跨专业、跨领域的求职人,他们在一开始的选择往往并不是自己最对口的岗位,而更多的是一种相对宽泛的职位,然后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再去摸索和调整自己到底更适合干什么。这实际上是一种更偏向于西方的择业理念。
2,从我们内地的高考体系来说,大家考大学都是默认985/211优先,双一流院校的优先,所以能进这些学校的自然在一开始就已经拥有了相对较高的平台。但是港校是不分这种985/211的区分的,所有的港校学生一视同仁,都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得社会的认可——这就是所谓的“港校无水品”,其实这个观点也是片面的。我认识很多非985/211的同学,他们一样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才华在香港找到很好的就业出路,同样能够在香港甚至外国拿到硕士学位,比如我现在公司的一个总监就是华南农大的校友,他本科非211,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英国华威商学院(世界排名10左右)的offer,还有一个中大毕业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美国西北大学的offer……所以说,只要肯认真踏实地完成港校的课程设置,并且利用好港校这个平台,其实就业出路一样很宽广的。只不过相较于985/211的学生可能起点会低一些,需要自己额外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弥补之前错过的机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