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什么专业冷门?
首先,所谓“冷门”其实是一个很主观的概念。对于某个人而言,他可能认为医学、法学等热门专业是冷门的;而对于另一个人来说,他认为的热门或许正是前一个人的冷门——这就是高考志愿的调性:一千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所谓的“冷门”其实是在对比中得出的结论:以本科教育为例,我们通常只讨论本科教育的规模(招生人数)和培养层次(一本二本三本等等),而规模(招生人数)越大往往意味着这个专业的“冷热程度”越低——因为基数大,自然能够容纳更多的“冷门”学子。相反,如果你的分数上不了那些规模大的专业的投档线,那么说明你的分数在这些人里面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因此你实际上也就变成了那个专业里的“热”门人选了。
如果要选择冷门专业,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这个专业是否真的“冷门”,而是这个“冷门”专业在本省招生计划的人数是否足够多——因为只有招生计划人数多的“冷门”专业才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选项。 其次,要注意不同学校同一专业的培养方向可能会有所区别,所以在择校的时候就最好能打听清楚。 举例来说,我本科读的是一所著名的211工程院校的信息安全专业。按说这个专业在我们省招生的数量应该是比较少的,但是实际情况是我的同学足足有三十多人!为什么同一个专业招这么多人呢?因为在各个学校的这个专业下面具体分的方向不一样,我们的方向属于信息对抗,当然学习的内容也是围绕着信息战来的,跟其他学校的信息安全专业根本不是一个套路。正因为这样,我们这个小小的专业反而成了一个“大众”专业,很多同学的高考分数比我们低一些的都调剂到了我们这个专业学习。
如果实在对冷门的概念模糊不清的话,建议参考教育部公布的红黑榜:红榜上的都是就业率高的专业,黑榜上的则是就业率低的专业——毕竟就业率高意味着这个专业毕业之后找到工作的机会多一点,反之则少一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榜单仅仅提供参考价值,并不能完全依据其来做出最后的选择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