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去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表面”和内心的最深处,是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技能。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学生表面的个人信息—性别、年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还需要了解学生们内在的心理需求,这些包括:
1.对学习的看法(喜欢/讨厌学习哪些科目);
2.对未来大学的向往(想考哪个大学?想学什么专业?);
3.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打算高考后做什么?);
4.当前主要困惑(学习上面还是生活中?);
5.情绪状态(开心/难过/生气的时候都会干什么?);
6.最害怕的事情(老师/父母/同学会因什么事情而批评/嘲笑我?)等等。 当教师能够对学生有全方位的了解之后,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了。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愿意跟您说心里话呢?您可以尝试着这样做:
①多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少用一些封闭性问题(比如:你为什么不想说话?你到底在烦恼什么?)
②多听对方说,并适当予以反馈(是的,我想听听你的想法/嗯,我很理解你的感受)
③少用命令的语气,尽量多用商量的口吻交流(你可以试着把事情先放一放,等心情好点了再处理,可以吗? / 你看我能不能帮你做点什么?)
④多关注对方的需求,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这个课程太乏味了,你想听我说完吗?如果你听不懂,我可以给你简单介绍?)
⑤多给予鼓励,少批评(虽然这次没有考好,但我看到你很努力了!下次继续努力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