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停学要交学费吗?
很多中国留学生的名校路,走得并不顺畅,一方面需克服语言关、文化关,另一方面,还要预防“大器早成”带来的心理关。
在国内,有些学生小小年纪就才华横溢,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天才”。然而,这类“顶尖人才”在出国后,学习压力和方式等与国内完全不同,在巨大的落差感和强烈的对比下,心理失衡,情绪不稳,盲目选择打工、享受等措施来面对学业的困难,结果成绩一塌糊涂,人却精神恍惚,甚至走上不归路。
针对此现象,我作为一名资深留学顾问,与在美国的中国学生们聊一聊他们的“心理课”,告诉他们成功出国是新生活、新学习开始的标志,而非结束。
1、在国外,天才未必更成功
很多中国学生以“国内天才”自居,到了美国才发现,自己在高中取得的“辉煌成绩”与能力根本不匹配。大学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培养学习能力。很多学生觉得国外大学理论性太强,跟不上节奏,其实不然,美国大学更注重方法和思路,学习目的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学生一般智商高、理解能力强、学习习惯好,对问题的琢磨深、剖析细,但国外大学并不关心学生掌握了什么,而是看学习能力及潜力。中国学生只要能耐着性子把一个领域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成功了,但是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往往不能忍受这种“清苦”和“平淡”。加之很多中国的家长一味追求“名校”,不顾学生的实力和质量,而将一些渴望留学的学生推到了“名校”门外。
其实,“名校”也并非事事俱备,它的强项目未必体现在每个学科的方方面面,何况,即使是“名校”的普通专业,也完全值得去读。
2、出国经历会让你更成功
的确,美国名校的大学生平均智商比一般的高校要高。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并没有真正学到什么。他们天分高,起点高,自信满满,以“天才”自居,不能忍受学习的困难与艰辛,不能对老师和博士的批评容忍,结果,在科研上很难有建树。相反,非“名校”的学生可能专心致志在一个方面不断琢磨、钻研,在某个领域一定会有特色、有专长。
美国名校的大学生文化素质高,却未必具有高人的情商和做事灵活的能力。他们可能一心学业,缺乏和导师及上司的互动,缺乏融入团体的能力,也可能害羞、自我封闭,结果,即使是天才,也无济于事。相反,有些从基层做起的学生,可能没有很高的智商,但却踏实、认真,懂得和周围人相处,最终,反而能迅速成长。
其实,在国内的经历和学习背景是去美国读硕士或博士最宝贵的财富。这些经历使你有了一个平台,使其后的研究生学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另外,有了国内大学坚实的基础,到了美国后,即便是到了“名校”,也会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若能扬长避短,在“名校”的四年也会非常成功。
3、钱不是最重要的,努力才是
许多中国学生为了赚学费,不惜血汗在国外打工。我作为一个老师在心里是赞叹他们的,可是在这里,我还是想说:努力才是最重要。
第一,国外大学的研究环境和研究生生活方式,与国内有所不同。在国外做研究,讲究的是独立和自由。学校很注意保护研究生的独立性,他们基本上不愿意看到师兄弟姐妹们在一起做研究。因为这样容易造成你的导师对你的影响,或同门相妨,在利益分配上发生争执。至于自由,国外是讲“法治”的国度,一切都要有个度。所以说,在国外的大学你不可能像国内那样,有很多时间可以去钻研,你需要早早地独立。
第二,国外大学的学费,不仅仅是指学的课程的费用,也包括你的吃喝住宿等一些生活上的费用。因而,在国外大学里,你赚取的学费仅仅是够你的基本开销。要想大富大贵,那也是不太可能的。
第三,国外大学的奖学金制度,更注重对你潜力的挖掘和以后在该专业的造诣。所以说,你在国内的努力,尤其是考研时你的成绩和一些特殊的经历,都会为你在争夺奖学金中获得一些优势。而你要做的就是在中国的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拼命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让自己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