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以什么农业为主?
新西兰以什么农业为主?
现代 新西兰农业以饲养鹿羊、禽类和番茄、苹果、梨、西瓜等水果为主。水果主要供出口,其产量居世界前列。现代 新西兰还有较多的自然牧场,饲养牛、羊、猪和家禽。牛、羊主要在怀卡托河流域饲养,产品供国内宰杀,部分供出口。
绵羊是新西兰的主要畜种。早在14世纪,羊就传入新西兰。19世纪下半叶开始大规模发展。因新西兰气候不宜农耕,加之土地多为山坡地,难以开辟新的种植园地,所以羊的数量急剧增多,羊毛的出口收入成为新西兰重要外汇来源。 至20世纪60年代,绵羊头数达1000万只,但近20年来,因气候趋冷及草原沙化等原因,绵羊头数逐渐减少,截止1997年,只剩下430万只。
新西兰种羊业主要饲养肉用种猪和奶牛。肉用种猪由英国和德国引进。1946年开始全国选育,1967年形成的新西兰瘦肉型种猪,头数不多,主要集中在北岛中部和南岛东部。
现代 奶牛业在新西兰农业发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分布在北岛南部和东南部。牛奶主要供食用,少量供工业用。全国设有个奶站,日处理牛奶6000多吨。
1984年政府通过《谷类法》,把全国380000公顷的谷类作物用地固定下来,作为永久性农田,以保护土壤,限制农村房屋开发建设,该法至今有效。
20世纪50~60年代,新西兰开始有计划地开发南岛中部的“冰川谷地”,先后兴建了4大水库,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发展稻米生产。但效果甚微,因“冰川谷地”气候不适,稻米难以生长,所以一直未能实现。
近代 新西兰农业虽也曾使用现代科学技术,但比较薄弱,如引进瘦肉型猪和奶牛新品种进行试验、试验推厂牧草新品种、进行测土施肥、用机械化耕作等。由于新西兰政局稳定,政策连续,自70年代中期后,对农业的资金投入逐步增长,1985年达7500万新西兰元,占国民收入的3%。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新西兰逐步对农业生产实行补贴政策,1989年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5.3%,1995年和2000年分别增加到5.9%和5.8%;但农业在GDP中的份额,从1985/86年度的3.7%,下降到1997/98年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