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有残疾学校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涉及到两个部分,一个是关于英国的残疾人教育政策,另一个是关于这些政策如何在实践中被实施。 先说政策(policy)的部分,在2014年之前,英国残障学生接受融合式教育的政策是在地方和学校层面进行的。也就是说,各个学校和地方的教育局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如何实施这方面的政策——当然,他们必须遵守《平等法》(The Equality Act 2010)中有关残障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从法律的角度说,没有统一的国家级的残障学生教育政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4年,当时政府发布了关于残障学生教育的全国性政策指南。在这份指南里,政府强调各级教育部门和机构在促进和教育残障学生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目标和举措等。
可以说,这份新政策的发布是过去十多年来英国残障教育改革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之一。它的颁布不仅代表了国家层面上对残障学生教育权益的重视与强调,同时也是对于过往实践缺陷与不足的一次重要纠错。 在该政策框架下,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需要确保所有残障学生都能够获得‘最佳’的教育机会,并且这项责任被划分成三个核心重点: 首先,每个学生在入学时都应该拥有‘适当’的技能和知识储备水平以适应未来的学习;
第二,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地方都应该能够提供适合他们需要的设施和支持;
第三,学生应该有机会使用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 根据这一新的国家战略,在英国任何一位残障学生都可以获得‘平等’的机会来满足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需求。如果发现有学校或教育机构未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有关部门可以对此进行调查并予以惩罚。
再说制度(system)的部分。前面说了英国的政策是到2014年才首次实现全国性的覆盖。但是政策要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学生身上是有困难的,因为英国的教育系统是一个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的教育体系。在这一体系之下,除了大学阶段的学习之外,很多课程和学习活动都是基于学生年龄和能力的区分进行分组教学。因此虽然国家层面的政策是在2014年提出的,但是在实际中的细化执行已经在之前的几十年之中逐步展开。例如,在1976年的时候,英国就设立了特殊小学(special school),这些学校招收的是那些患有严重身体或精神残碍的儿童,为他们提供完全融入社会的基础。而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又陆续建立了许多的特殊中学(special academy),为那些有一定学习能力但存在学习和生活困难的儿童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