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美国没有研究生?
说一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可能更恰当一些,从历史上来看,美国的PhD 一直以来都是“直博”(直接申请 Phd 项目)的,没有Master 这个中间环节。
20世纪前半段美国的大部分博士项目是直接申请的,比如哈佛,哥伦比亚等,这些学校的部分项目的录取要求中就有明确规定:需要申请者拥有 master's degree. 但是到了60年代后,美国出现了“硕转博"(先读 master 再申 phd 项目)的做法,这个一开始是由一些学校的一些专业试行的,比方说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学院在1975年开始允许硕士毕业生直接申请博士学位而不需要再念 Master’s Degree。
到了80年代,很多学校都陆续采用了这种新模式,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缓解财政压力(因为 Master's Degree 的经费是比 phd 要高的),还有就是由于当时美国大学的扩招,学生整体的素质下降,因此学校为了让学生在获得更高学历的同时能具备更强的研究能力,因此设置了这样一个“硕转博”的模式。
但是,请注意,这里所说的 “硕转博” 是指“先读 master 再申 phd 项目”,不是指 “先读 phd 再申 master”(这是不可能的!!!)
从历史经验来看,所谓的“美国没有研究生”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而所谓“美国只有本科和博士”的说法也比较片面。 其实美国大部分学校的绝大部分的专业都是有master 学位的,只不过这些专业一般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专业,如金融,市场营销之类的,而这些专业的 master 跟国内所谓“学术型”硕士不一样,是侧重于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这类 master 相对来说认可度就没有那么高,当然学费也特别贵。 而那些被公认的 "high quality“ 的专业,如数学,物理,生化等,这些专业的 master 虽然也是以就业为导向,但认可度和就业前景都不错,学费也相对较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