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什么工作?
140万人就业,30余类行业 香港作为亚洲的经济枢纽,就业机会自然少不了。根据香港劳工处的最新统计,目前全港约有140万人从事不同的职业,涵盖约30个不同类别的行业。 无论是想留在香港长期发展的朋友还是计划在香港毕业之后返回内地发展的同学,都可以参考一下香港有哪些适合您的就业岗位哦! 金融类的岗位在香港的就业市场中一直占比较大,例如证券业、保险业以及银行业等等,这些金融行业提供的职位包括分析员、投资顾问、银行借贷、市场推广、客户服务以及风险管理等等。 如果您打算留港就业的话,建议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求职材料并在香港招聘旺季(一般每年的2-5月)前完成投递。 除金融外的其他高薪行业还包括科技、地产建筑、贸易采购以及医疗等行业。 以科技行业的例子,像华为、中兴、联想以及腾讯等在港都有大量的招聘需求,而申请这些岗位所要求的技能和经验也与大陆地区差别不大,因此有意愿赴港发展且符合要求的小伙伴大可放心投简历。 而地产建筑、贸易采购及医疗等行业的岗位分布在各行各业中,机会也比较多。
如果您正在纠结选择哪个行业就业,不妨先看看香港劳工处关于各行业薪资水平的统计,或许可以帮助你做出正确的抉择! 看完上面这份“香港薪酬指南”,你最看中哪些岗位的薪资待遇呢?
导游一词源于西方,它原本是“口译加向导”的意思,到近代才成为一种特定的职业。
香港由于旅游事务属于私营性质,因此有关方面并不掌握当地导游员的准确数字,仅从各导游协会的会员数字大略估计,全港的导游员人数在4000--5000名左右。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后,内地赴港游更加兴旺,因此,香港旅游业雇用的全职及兼职导游员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在香港,导游是低收入的职业,一位资深的五星级普通话导游,陪同游客团的一天收入,一般也就300--400港元。不少来自外地的导游员,还要自行设法解决食宿问题,有的甚至要住在150港元一晚的地下室。如此微薄的收入,使导游行业的“士气”极为低落。香港有关机构曾向600名来自中国大陆及泰、马、菲等邻近地区的导游员进行问卷调查,93%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工作不满”,80%表示“收入无法满足个人开支”,71%表示“为了工作付出的代价太大”。因此,香港不少导游员除了带团之外,还要利用空余时间打第二份工,有的甚至同时打三份工,其中一部分“低薪一族”还兼做鸡妓、介绍黄片等勾当。一些专门从事东南亚人旅游的旅行团的导游,在接团期间,常会带着游客光顾“靓太山庄”、“一盅两件”之类色情场所,替某些经营色情“猪猡馆子”的人“拉皮条”挣些外快。
由于导游职业不景气,香港的导游人数锐减,据某导游协会负责人表示:现在,一些香港大学的旅游业和酒店管理系毕业的学生,都对导游职业唯恐避而不及,他们宁可到酒店去当职员,也不肯去带团。1997年该协会举办的“全港导游员服务质素优质选举”评选产生的“最佳星级导游员”,大多是中年甚至老年者,平均年龄高达45岁。据一些导游介绍,现在带团的大多是年老者是因为他们退休后闲着无聊,又不差钱,才来打发时间的,而真正以此谋生的,大多是些穷学生和外地人。
香港的导游业如此不景气,使香港不少旅行社的团经常面临“导游荒”,特别是那些接待东南亚低价团的旅行社,有时甚至找不到人去带团。在用人极缺的情况下,不少本来只适用于非旅游旺季的规定被改变和打破了。根据规定:一位带团导游的年龄必须在21岁以上,而且必须会讲中文和英文,但一些专门接待东南亚团的“专团社”为了能凑够人数,有时只好降低标准,找刚满21岁的学生充数,甚至于找来只会讲广东话,不懂讲英语的学生“救火”,一些来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的外国学生,为了赚钱,也加入导游的行列。但是,这些学生毕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对一些历史、文化、政治等问题的专门知识,因此在他们所带的旅游团里常常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学生导游缺乏专门知识,是他们所带的团的一大特点。一次,一个由学生导游带领的马来西亚华裔中学生旅游团参观香港一些富有历史意义的古迹景点。当他们站在香港岛半山腰的中环大厦顶层上,向远处眺望香港景色时,学生导游指着左前方的一座小岛上的一座座古铜色的石像,向游客介绍说:“大家所看到的那些青铜佛像,是香港人为了纪念500年前明朝的郑和下西洋而修建的。”学生导游的话使团里的游客全都为之一愣。因为,香港是广东省南部的一块“飞地”,郑和率船队下西洋曾多次从广东省的海面经过,但决不会到香港的这一带海面来。游客提出异议之后,学生导游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只好找借口搪塞游客说:“香港在郑和下西洋之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呢,在清朝的时候,才从海里露出一个岛来,名叫‘威风岛’,郑和下西洋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这小岛上修了这些佛像。”学生导游煞有介事的一套解释,更加让人感到可笑。
导游员在带团时,为了使游客乘车时不感到单调乏味,通常要向他们介绍沿途所经过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以及相关的典故。有一次,一位印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