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法国哪里留学?
1973年6月,在周恩来总理的提议下,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国成立了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部门——国家教育委员会海外进修部(简称“海研部”),任命肖明为第一任副部长。 当时,按外交部的建议,准备派往西方的留学生一律到欧洲学习,并选择德国作为主要目的地,原因一是冷战时期中德关系较好;二是德国在教育制度方面比较统一,便于管理。但周恩来却另有想法。
一天,他把正在北京参加外事会议的代表带到中南海紫竹院公园游玩,边走边谈,谈到法国高等教育质量较高,而且法语较易入门,更适合我国留学生学习,因此法国应该成为我国派遣留学生的一个主要目的地。他对代表们说:“你们出国学习要选法语国家,最好去法国。” 此后,外交部根据总理的指示,开始积极筹备派遣留学生的工作。经过多次谈判和相互协商,终于在1974年初与法国高等教育署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派遣本科生和研究生赴法兰西共和国高等院校学习的协议》。根据协议,两国将互派一定数量的留学生,以促进两国高教部门和青年学生之间交流和了解。
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于1975年启程前往法国深造。他们共23人,分属14个不同专业。 随后,法国政府通过提供奖学金的方式,先后接纳了大批中国学生前往该国学习。1981年至1982年间,在法的中国留学生就达到800多人。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累计派出留学生超过3000名。
这些学子出国后,大多数人都学有所成,有的还获得了博士和博士后学位。他们当中许多人学成归国后,都成为了相关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业务骨干或重要力量。 “我们这一批人是带着祖国母亲的嘱托和希望出国的,我们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一位在法留学生这样回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