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读教育好还是金融好?
在现代的中国,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使出各种招法,请家教、课后辅导班、兴趣班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还不足以让孩子们满足,于是,出国也被提上日程。对于不想一辈子打工的学子,都有一个梦想,就是出国留学。但是,对于留学,很多人都有误区。其中,最常见的有两个:1.认为留学的都是有钱人,或者家境一般但喜欢瞎折腾的;2.认为出国留学都是学专业的,什么会计、金融、机械、电子等等。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国家的政策。自从1999年以来的这些年间,中国掀起了无数次的“留学热”,其原因在于国家要振兴教育,增强国际竞争力。所谓“出去学习后再回来建设祖国”,成为那一代人的最高理想。后来,改革开放了,市场经济了,出国不再难得不得了,留洋的动机也就变得多样化了。至于第二次,则是因为中国加入WTO了,国外学习的一些新知识、新专业技能更容易被应用,更具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中国这些年经济好转了,有钱的小孩多了。
而关于专业,中国的教育主管部门之所以会对留学的学生有所要求,其原因在于:一是希望这些年轻人毕业后能为国家效力;二是希望尽量多地搞些复合型人才出来。也就是说,本科或者硕士留学回去后,你的专业要和你将来工作的领域挂钩。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学习期间选专业的时候要“雨露均沾”,既选金融又选教育、法律、艺术等等,在思想上做到“通才教育”;在学以致用的时候,就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计划,有选择性的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挥。至于为什么说在现代中国,留学热是家长逼出来的,原因在于:根据中国的教育体制,孩子们从小就要被告知,你必须好好学习,只有这样,你才有好的将来。但什么是“好的将来”呢?回答是不知道或者不明确的,答案在于:必须考上好的大学,这就是“好的将来”。可什么是“好的大学”呢?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标准:如果能上清华、北大就肯定是好的了;对有些孩子来说能上复旦、交大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也能有好的将来等等,不一而足。但凡是能被这等名校看中的人,起码在智商上应该是自信的。那么,他们为什么就不能为自己选一种既适合自己的兴趣又能为国家建设发挥才能的道路呢?这就是家长的责任了。孩子太小,不太懂事,他们需要权威的指导,而家长就是这种权威的代表。
家长需要怎样做指导呢?说来也简单:一是要培养孩子的兴趣。所谓兴趣,就是孩子喜欢做什么,对什么有趣。二是兴趣培养要从小时候就开始。因为孩子太小,在婴幼儿时期没有喜欢与不喜欢之分,所有的事情都是在玩乐中学的。这个时期如何培养,请家长多读一些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书籍。三则是要引导。怎么引导,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很多事。例如出去散步的时候让孩子去找找有什么好玩的石头、树枝,有什么不一样的叶子;在家的时候,要安排他们洗手帕、拖地等等,既能帮助家长做一些事,又能培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