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什么热门?
2014年去香港大学交流,在港大期间和之后去香港其他学校、景点逛的时候拍摄。大部分照片没有后期处理(除了水印),个别照片有修图。 香港是一座非常值得去深度游的城市。我大概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港大的校区和周围晃悠,去了海洋公园、太平山顶等著名打卡点,也去了南丫岛等离岛体验渔村生活,还特地去铜锣湾的崇光百货买了东西。 香港是一座高度国际化的大都市,但是作为游客,你很容易找到融入当地生活的感觉——在香港街头随便进一家咖啡厅都能喝到美味饮料,随意找一家书店或图书馆能安静地阅览图书,走在港岛区任何一个街道都不会觉得格格不入(当然如果你穿着睡衣睡裤在大马路遛弯儿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去的那个时间正好是暑假,所以在港大见到了很多内地的大学生,聊起来才发现都是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的。不过他们来香港游玩的心情比我更为迫切,我在港大校园里待着的时间是他们数倍。 关于香港旅游,网上有很多详细的景点攻略,我就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分享一下我在港大学习和生活时的见闻吧。
首先,我觉得香港特别“商业化”。我曾经在内地某大学读本科,那所大学的校训就是“知行合一”,因此我在内地的校园也经常自嘲自己是“伪理工”。但是与香港高校相比,我们学校的“实践”“实验”“知”都少得多,我们的学生也很少去关心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这样的“大杂烩”。
相比之下,香港的大学就“接地气”多了。我刚到港大时,看到了“一元购书”的活动,惊讶于如此“实惠”的价格;在图书馆自习时,看到学生们讨论最新上映的影票价格;在宿舍楼道里,碰见同学拿着外卖盒吃快餐……这些“烟火气”让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而不是一个国际化的自由贸易港。
其次,香港的法治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港大期间,我亲眼目睹了警察抓小偷、路人劝阻醉酒者闹事以及双方就赔偿问题协商的过程,更在之后去了铜锣湾的崇光百货——这里发生过著名的“索命空手道”事件。虽然发生在20多年以前,但商场仍然在入口处的玻璃展柜里展示着受害者的眼镜。
虽然身处海外,但我依然深刻感受到来自我国政府对我们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的保护——2021年在云南旅游时遇到歹徒抢包,报警后不到半小时警方就找到了嫌疑犯并追回财物;疫情以来多次在国内乘坐公共交通,从未出现过需要出示通行证的情况。所以,我坚定地认为:只有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才能享有真正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第三,我敬佩香港的爱国教育。作为一名留学海外的中国学生,每当我看到或听到有关祖国的新闻报道,我都觉得分外激动。
每次回校办理证件或者联系导师,我都要在港府大楼外观望片刻,感受那里的庄严氛围。在港大,我还参与了“一国两制”研讨会的举办,听到了不同行业人士对于“一国两制”方针的看法。虽然身为内地本科生,我的发言权可能会被部分研究生或博士生质疑,但是我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和绝大部分普通民众应该是一样的:中央政府有权制定任何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不管是否涉及特权利益;作为普通市民,我们应该全力配合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