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的课程叫什么?
初中是港英体制,分两个学期,上学期必修有中文、英文、数学和通识(历史、地理、公民);下学期多了一门选修课和一门必修选修课。 必修选修课的划分是根据学生高中志愿方向来的,当时有四大类共十一个小类供选择,大致上是文科、理科、工科、商科四类,每一大类里面分几个小类。以文科为例,除了三大主修(中国语文、英语、数学)外还有第二外语、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十几个科目供选。
由于我是港生且当时正在读中六即高三,所以这里只谈中学课程。在港校里大学先修课不算学分,但算入GPA(升学参考),大一学的微积分和大二学的线性代数就是大学先修课,这两门都是算入GPA的。至于这些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我想也不用多说,但凡想进一流名校的人都明白这些学科对申请硕士甚至博士的重要意义。
当然作为高考体制的适应者,我自然清楚这两门课在内地高考体系中所占的地位——满分150分,考到70分左右就可以上清北复交这类顶级名校了。 但到了港校你会发现你的同学大多不选这俩,他们的必修课上至微积分、下至经济学都已经修完了,因为他们在内地的高中就已经提前学了这些内容。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们那一届的内地学生只有我的生物和化学是必修选修都选的,其他几们基本全是必修选修都选C。 至于为什么他们不选大一就能学好的大物、大化而去学要学两年的微积分、线代?答案也很简单,香港的大学是申请制而不是内地高考这种一锤定音的模式,他们可以凭更高的GPA申请更好的学校和专业,而想GPA高点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难度高的必修选修课都选了(GPA计算方法是这门课成绩除以这门总成绩再乘以100)。而且他们高中已经提前学过了,现在再学一遍对于巩固知识提高GPA自然是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