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
我自己的经历可能是比较典型的例子,给大家参考一下。 我在高三的时候,对自己将来要学什么专业一直都没有想法。 当时我是重点高中的文科生,我们班上的同学大部分的目标都是北大清华人大之类,还有一部分同学是以复旦、交大、中政大等作为目标的。当然也会有一些同学的目标是北师大、对外经贸、南大这种学校。目标北大的同学的数学物理英语三门课基本上是可以拿到满分的,目标复旦交大的同学也基本都在135+,目标上外的同学在140左右。而我,就是那个例外——我的数学和英语只能拿120多分!我其他的科目成绩还是不错的,特别是语文和历史,所以在班上排名还是比较靠前。但是目标清北的同学看我英语成绩这么差,总是会嘲笑我——“你英语这么差还考什么好学校啊”。
虽然我对英语并不是那么害怕,但是我真的很担心因为我英语水平不够而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所以最后是我妈妈帮我做了决定,她给我报了复旦的保送考试,让我有机会能够被这所大学录取(虽然我在复旦的保送考试中发挥失常)。
到了大一开学以后,我发现自己对法学一点都不感兴趣,甚至有时候看着法律课本就想睡觉。但我又不希望自己因为高考分数不高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不是特别喜欢的专业。于是我就开始给自己“洗脑”——我最喜欢的是文科,而且文科里我最喜欢的则是国际经济法。既然如此,那就先选了经济学,然后再辅修个双学位好了。这样既能发挥自己擅长学科的优势,又能够达到自己本科阶段学习两个不同专业的目的了。
可是后来,我被学院安排去学金融,才知道原来自己并不适合商科。虽然我依然坚持学习了金融的本科课程并顺利拿到了学士学位,但是我知道这不是我喜欢做的事情。
后来我读了研究生,选择了国际商务专业。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仅让我重新接触到了数学,而且还学习了量化分析的方法,这让我觉得很兴奋。于是我就开始了努力学习,希望能够在出国读博的时候能够申请到理想的学校。
可是我最终还是失败了……当我不得不面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的时候,我发现我既不喜欢做数据分析也不热爱国际商务的研究方法。于是,我又给自己“洗脑”了——现在数据分析这么热门,我正好可以借助这个机会读一个统计或大数据相关的博士学位。
可是当我和导师讨论未来打算的时候,我说自己想要读统计或者大数据方向的博士时,她强烈建议我再考虑一下,因为她觉得以我现在的背景和年龄再读五年书性价比太低了。她说我可以趁现在年纪轻换个专业,读一个万金油的博士,这样毕业后不管做什么工作都不会发愁。
后来,我还是没有听从老师的建议。我选择了另一所学校的另一个专业读硕士学位,这个硕士项目是跟美国本校的学生一起上课,一起学习。通过这一年的努力,我拿到了学校的offer,也收到了奖学金的通知书。虽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