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学生几天学一本新书啊?
哈佛没有所谓“一本书”这个概念的。 哈佛的课程是以学科分类的(比如心理学、经济学等),一个学期一般有4门课程,每个课程有一个主题,由多个相关教授共同来完成教学任务。每一门课都有对应的教材,但整个学院并没有所谓的统一指定教材——因为根本不存在能涵盖全部课程内容的一本书。
第二,学习的过程和速度是由老师来决定的,而不是由学生来决定的。 每一门课都会设置reading list,也就是教师认为这门课程需要师生们阅读的内容。其中可能包含大量参考文献,也可能包含一两本教科书。但绝对不会是‘一本书’的概念。而且阅读的书目是由教师指定的,不是由学生们自行选择的。当然,在阅读完之后,学生们会有一次答疑(office hour)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讨论这些问题以及自己的理解。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验证和理解的过程。
第三,不同课程进度要求是不同的。 虽然同一门课由同一个老师讲授,但是不同的班级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老师的授课内容也会随之改变。如果学生对某一章节的理解出现了偏差,那么老师一定会及时纠正这种情况,并推进后续内容的讲解。所以不存在书看不完就落后了这种概念。我曾经在短时间内迅速补完两门课程的相关文献,并且顺利参加了最后的大作业和论文答辩,并没有感到自己对于知识理解的不足。
第四,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 我并不认为我能在短短一学期内学完4门科目,并完成相应的作业和课程考试,因为我本身的学术能力确实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但是这并没有关系,因为有GPA加成的老美们在申请博士的时候依然会毫不留情地碾压我们这种纯水货。 而且,就算我在本科期间没搞明白某一门课程的知识点又或者是某一道习题的解法,也并不会对我今后的生活和职业生涯造成重大影响——我可以把这个问题留在日记本里,留着日后慢慢思考,或者留到研究生再去了解也不是不可能。
总之,我认为哈佛的学习强度和难度并不能构成对一个外国人来说很难接受的障碍。反而我发现在这里能够学到很多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性的东西:这些知识或许不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但是一定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况且,不管怎么说,哈佛的学生也确实没有比其他人更聪明,只是他们拥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