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S Master of Science in Real Estate (MRE) 2019 entry 学生组成情况: 来自中国(大陆+香港)的学生58人,占77%; 来自日本6人,韩国4人,伊朗3人,土耳其3人,印度2人,加拿大和英国各1人。 不清楚其他国家的同学情况如何。

NUS Master of Science in Real Estate (MRE) 2019 entry 学生组成情况: 来自中国(大陆+香港)的学生58人,占77%; 来自日本6人,韩国4人,伊朗3人,土耳其3人,印度2人,加拿大和英国各1人。 不清楚其他国家的同学情况如何。
英国大部分一年制硕士是不需要背景的,任何专业都可以申请,只需要你在国内的本科学历就可以 不过也有部分研究生课程是需要相关背景的,比如TESOL(对外英语教学)、教育、翻译等,这些一般对申请者本科专业的要求是英语文学/语言学相关专业。
楼上的答案很全面,再补充几句好了。 作为一个同样从GITP考到LLM的师姐(不同学校,但相同专业),很能够理解你的想法和心情。1.关于值不值得的问题 这个就纯粹是个人选择了吧。
个人感觉不难,但是也要看你申请什么学校和专业的 先说个人情况,国内某财经类211经济类专业大四在读,均分86+,雅思8.0(5.5小分),实习两份,两段学校社团干部经历和若干志愿者活动。本来计划是申请香港或者新加坡的硕士,后来因为同学推荐,且本人对英美法系比较感兴趣,所以选择了英国。
作为在英工作多年的老鸟,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不可以! 英国所有大学都是单一全日制学历的设置,就是本科或者研究生,不可能同时读两个的。
同学你好,很高兴能你的问题。 澳洲的硕士学位有两种,一种是授课型硕士(Taught master),另一种是研究型硕士(Research master). 这两种硕士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入学要求,课程设计和毕业要求上的不同。
香港大学有三个校区,一个校本部,两个分校(医学院和工学院)。 校本部的建筑很漂亮,尤其是图书馆,很大气!
我今年申请到了duke的msf,学校通知我8月27号到校区办理入学手续,但是我看了往年的开学日期都是九月。想问一下有没有知道的内情的知友帮帮我!真的很急啊!!!(补充 我拿到了conditional offer 条件是雅思7+)回答:1. 恭喜恭喜!
作为两年硕士,计算机专业,35岁以下的年轻人,有足够的时间玩和谈恋爱。 先晒成绩,如下(2017年1月拿到毕业证): GPA:
据我所知,香港只有两所可以提供硕士入学途径:一个是香港中文大学,一个是香港科技大学。而且这两所学校是专门面向内地招生的(在港生中招收比例相当低),条件非常苛刻:必须是在双一流学校就读的毕业生才有资格报读;成绩方面的要求与中大一模一样,即GPA必须达到80%+,英语六级高分通过或者雅思7+。
2016年,学校对外国学生的招生人数为392人(不包括专升本和第二本科学历); 2017年,学校对外国学生的招生计划为584 人(不包括专升本和第二本科学历);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近年来理大的研究生项目招生人数在逐渐增加,2017年比2016年招生人数多192人。
1. 硕士分授课型(Taught) and 研究型(Research) 两种2. 你申请到的那个专业,决定你去上的学校;但决定你去上的学校不一定就是你申请到的那个专业(因为有些专业是有condition的)~比如我本科是学金融的,研究生想学统计,
有啊,当然有啦! 只是这个硕士是学术型的硕士哦~跟正常读研的硕士含金量一样哒~ 本硕连读其实就是把原来4年本科+2年研究生读成3年或者2.5年(看具体课程修读情况)。 在本科阶段顺利毕业且达到学校申请条件者,可直接申请授予硕士学位。
这个要看具体国家具体学校吧,一般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的~ 比如欧洲(非英国)很多学校的master是分轮申请的,每轮申请的时间间隔大概半年左右,一轮的申请截止日期一般是10月/11月,那么如果你在首轮申请没拿到offer可以等下一轮,但是一般来说最多等两三轮就没有offer了,
1. 电机与电器 研究电气工程领域中的电机、变压器、特种电源等,包括其设计理论和方法,制造工艺和材料,测量技术和标准以及电磁兼容等方面。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的是,英国绝大多数的大学和专业是不承认中国大学本科学历的,因此你需要申请master,而不是reception. 然后,再来说这个混读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涉及到两个概念——一个是“混”,一个是“读”。
以今年新生为例,整体费用(不包括生活费)在45-50万之间。 注:以下费用均为人民币 1. 学费(2023年入学) 授课型硕士(Taught Master's Degree)一般为期一年,学费约为17万元~20万元人民币;研究型硕士(ResearchMaster'sDegree)为期两年,
对于读研,一直持支持态度。就现在来看,更觉得读研有用而必要。因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正在急剧变化,本科教育逐渐普及化,学历的含金量也会越来越低。 于是很多人就会选择继续深造,提高竞争力。首先,从个人角度而言,我觉得读研期间能够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很重要。
两个国家都分别去过,读过书 先说英国,我18年申请的时候英国还没有脱欧,所有学校名单里还包括EU(现在是不是已经加回来了我就不知道了)。英国大部分学校的商科都是实行的集体审核制度,就是一大桶学生一起审核,如果这一批的学生通过了百分之多少的比例,那么学校就会从通过的这些学生里面选取录取人数。
1、UCL有预科的,申请门槛略低于直接申研究生(当然也不是很低……),一般建议211以上,均分85+;非211,均分90+ 具体专业不同要求略有区别,可以私我问要具体的哦~2、一般来说,预科的升学率还是蛮不错的~只要不挂科,顺利结课的话基本都能拿到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