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筑波有辐射吗?
这个答案恐怕有点让人失望,但事实是——没有很多辐射。 先给出结论,再解释原因。 结论:在筑波大学校园内生活、学习、工作,基本不会有辐射伤害(除本底辐射外),可以放心。
原因: 先说辐射,筑波的辐射主要来自两个来源,一个是地下喷出的火山灰,另一个就是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向大气层排放的放射性物质。 但这两个来源对筑波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了。 首先,从2011年3月11日起,日本已经开始对福岛核电站事故的放射性污染进行监控。根据美国劳伦斯国家实验所公布的统计数据,在日本东北部空气中发现的铯-137平均浓度为每千克空气54Bq,最高浓度的区域出现在事故发生后的第9天,大约为每千克空气1300Bq。随后,铯-137的含量迅速下降,到2月份已经下降到平均每千克空气61Bq,到4月份已经降到了每千克空气58Bq,到7月份更只有每千克空气54Bq。
至于说从地下喷出的火山灰含有的放射物数量更是微乎其微,对环境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以1700年发生的富士山大规模火山爆发为例,当时从富士山顶涌出来的火山灰覆盖了整个东京,但根据统计,此次火山爆发所产生的铯-137的量仅相当于福岛核电站事故释放量的十万亿分之一,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 而本次地震和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冷却系统破坏,核电站本身向大气排放的辐射量要远远小于上次火山爆发。
至于有人说距离那么远,在美国西海岸都能检测到的辐射云怎么可能会影响这里? 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看法。 首先,云中的放射性物质本来就是非常少的(比如铯-137含量仅有几十亿分之一个克);其次,这些放射性核素主要是以氢原子核和氧化合物形式存在,在传输过程中经过多次扩散和化学反应,到达地面的已经几乎全部消除。所以即使是有,也是微乎其微,对人和环境都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再说辐射,虽然说筑波距离福岛核电站仅仅100多公里,但因为地质结构的原因,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地下通道让辐射能够自由穿行。而且据科学家分析,由海底产生的次级震源可以把辐射向东传播到大洋彼岸,但是传到美洲大陆以后能量会很快消散,最终能到达美国的放射物总量不会多。更何况后来又有专家指出,由于海水吸收了大量的中子,反而使得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减少了遭受辐射的可能。
总之,虽然日本向来把辐射问题掩盖得很好不让人察觉,但毕竟发生的是在地球上,而地球上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任何事物都是连着的,没有任何一处是无缘无故出现或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