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开大学有哪些?
我读了四个,分别是工商(博思堂)、法律(法律学院)、社会(社政及人文科学学院)和经济(经济金融学院)。每个学院的学术气氛和校园氛围都不同,总体来说,公大比较“自由”,老师不会干涉你的学习过程和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完成学习计划(只要你能通过考试拿到学分);同学之间也很少有矛盾,因为大家来自不同的专业,本来也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加上上课时老师基本不会点名,大家旷课也不会有被追究的风险,因此没有特别好的成绩也没什么压力...所以整个学习的旅程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 至于各院的学术水平就见仁见智了。
以法学为例,由于内地目前对港式司法实践并不太了解,因此老师讲课都会采用港式的解释方法(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融合,内地法学教材基本属于大陆法系风格),很多同学刚开始都不适应这种授课模式,感觉完全听不懂,其实只要多听几遍,多做几次课后习题,也能慢慢摸到门路。我个人觉得公大的法学课程要比内地的法学课程更加贴近实务,也更注重对法律原则的解读,不像内地的法学院偏向法条背诵。当然,公大其他学院的要求和学习模式也会各有差异,在这里也无法详细阐述,毕竟我不熟悉其他学院的教学情况。
如果你想读一个难度低,拿证容易,又相对贴近实战的在职研究生,那么公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如果你希望将来能够获得一个双一流名校的身份或学历,还是建议报考教育部规定的那些双证硕士项目。
香港公开大学设有四所学院和一所教学中心,包括:人文社会科学院、管理及法律学院、教育及语文学院、科技学院和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教学中心,共设有30多个以全日制和兼读制授课的本科及硕士课程,学生人数超过33,000人,教职员500名。课程主要在位于柴湾的本校校园、土瓜湾的马己仙峰校园及其他分校授课。
专业设置:人文社会科学院设有新闻与传播研究、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综合研究及通识教育等研究课程;管理及法律学院设有现代管理、国际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国际航运及物流管理、国际会计、法律等研究课程;教育及语文学院设有幼儿教育、语文教育、综合研究等研究课程;科技学院设有电脑、资讯科技、应用科学等研究课程。
人文社会科学院:
研究社会科学学士(荣誉学位)课程、人文学士(荣誉学位)课程及综合研究(荣誉学位)课程。三门课程于2009/10学年合共开办六十三个主修和选修单元。此外,学院亦负责大学的所有通识教育课程。
管理及法律学士学士学位:
课程为有志在管理或法律专业发展的学生度身订造。课程包括180个学分,学生可于两年内完成。
工商管理 (荣誉) 学士学位:
课程由六所学院合办,目标为培育工商管理专才。
人文社会科学硕士:
课程包括社会科学硕士、人文学硕士及综合研究文学硕士。学院亦提供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通识课程以及普通话课程。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通识课程亦提供高级文凭和副学士学位颁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