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学为什么叫南洋?

诸葛灵洁诸葛灵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南,这里特指中国南方的“南大”,而不是海上的“南”。之所以称“南天”,是因为在明代以前,人们把中国南方称为“南大”,比如《礼记·檀弓下》有“君南乡;北面再拜,然后臣之”的句子,南宋范成大《吴船录》也有记载“过扬子江”、“抵金陵”等。 南洋一词的出现可能是在明代后期,当时中国南部出现很多以“南洋”命名的物品:

1. 香料、茶叶和丝绸等商品从东南亚沿海国家进入中国市场,比如香料中的丁香、肉桂、胡椒都起源于亚洲东南部,自唐代以来输入中国,而咖啡和烟草则分别于明末清初和乾隆年间传入;

2. 东南沿海地区的人们下南洋谋生或从事贸易活动——下南洋,一般指去东南亚地区以及北美西部、澳大利亚等地;

3. “南洋股”是源自新加坡的英文股票名,最早见于清光绪年间上海出版的英文报纸TheChinaPress上。

“南洋”这个词在当时已经比较常见了。 而新出现的“南洋大学”也顺应了这个潮流。据邓炳坤教授介绍,1903年,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广州创办了一所名为“华南儒学”的学校,招收中国籍学生,讲授汉语和经典著作。学校开设的科目除了文学之外,还有数学、物理、化学和社会科学,采取寄宿制,学生全都是中国人。1914年改名为岭南学堂,1927年正式改名国立中山大学,并一直沿用至今。

而在南洋群岛(苏门答腊)的西方人开办了一所英国公立学校,招收当地人和在欧洲人后裔中招生,学生毕业可获英国剑桥和牛津大学的学位。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在1953年至1963年期间占印尼政府官员和大学教授总数的20%以上。1949年以后,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也陆续入学,使这所学校成为一所真正的综合性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该校以英式教育模式为主,但校训却取自儒家经典《论语》“博学之,笃志之,切问之,慎思之”。这或许能体现该校兼容中西文化特色的初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